天天新消息丨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——隐居清水吉山 横渠流芳千古
■横渠书院
□温小牛
张载(1020年—1077年),字子厚,世称“横渠先生”。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人。北宋著名的思想家、教育家、理学创始人之一。他的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的“横渠四句”,为历代文人所推崇。
(相关资料图)
据《甘肃通志》记载:“张横渠隐居处,在清水县西四十里张吉山”,即今清水县王河镇吉山村张吉山自然村。县志及地方史书也多有转载。
吉山村位于清水县西北,地处清水、秦安、张家川三县交会处。这里自古为丝绸之路通道,战略防御要地,大地湾遗址、女娲故里、街亭古战场、关陇驿站陇城镇,均在此处。吉山村在陇城镇南十里,这里是陇城川的一个南出口,又是一个隐蔽所在。响水河自南向北流入陇城,两岸俱为悬崖石山,且多古堡,吉山村便如一个世外桃源隐于沟壑之上。
吉山村现辖峡口、风茔、窠垴、张吉山四个自然村。自女娲故里陇城镇沿响水河而上,张吉山下是风茔,相传为女娲葬地。自风茔再向南,山口之间突兀一巨石,石上建有鹦鸽寺。鹦鸽寺西北峻岭之上建有太平堡,堡下石山十分陡峭,而通往吉山的路就隐在堡下偏北。攀上张吉山,放眼望去,宽阔的陇右要塞陇城川尽收眼底。张吉山潜伏于大马梁半腰,具备避风向阳、视野开阔、藏风聚气的特点,使人不禁对古人的择居智慧所倾服。
据张吉山的先辈相传,吉山原名鸡山,说某知府行来此地,月明星稀,忽见一只金鸡鸣叫,周边一片通红。知府顿觉此乃吉祥福地,遂命名吉山。又传闻张吉山因宋朝秦州知府张佶,曾于此处积粮屯兵,故而又叫张佶山。张佶曾任陕州通判、转运副使等职,是真宗一朝颇具盛名的粮草转运官,而吉山又是陇城的门户,张佶到吉山村是极有可能的。
张吉山现有一百二十八户五百二十多人。居住在大马山下,其南坡有两个开阔的簸箕形阶地,当地人叫横渠湾。从地势来看,以及从宋墓痕迹、宋人粮仓、已废官道、寨堡遗痕、千年古柳分析,应是北宋张吉山的居民点。张载当年隐居之地,应在此无疑。
北宋时期,西夏经常侵扰宋朝西部边境,宋廷向西夏“赐”绢、银和茶叶等大量物资,以换得边境和平,这些国家大事对“少喜谈兵”的张载刺激极大。宋仁宗庆历元年(1041年),张载二十一岁时,写成《边议九条》,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、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,陈述自己的见解,打算联合焦寅组织民团去夺回被西夏侵占的洮西失地,为国家建功立业。
康定元年至庆历二年(1040年—1042年),范仲淹知永兴军、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、兼知延州,在延州军府召见了这位志向远大的儒生。范仲淹劝他作为儒生一定可成大器,勉励他去读《中庸》,在儒学上下功夫。张载听从了范仲淹的劝告,遍读佛学、道家之书,觉得这些书籍都不能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,又回到儒家学说上来。经过十多年的攻读,终于悟出了儒、佛、道互补,互相联系的道理,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学说体系。
庆历二年(1042年),范仲淹为防御西夏南侵,在庆阳府城西北修筑大顺城竣工,特请张载到庆阳,撰写了《庆州大顺城记》以资纪念。嘉祐二年(1057年),张载进士登第,先后任祁州(今河北安国)司法参军、云岩县令(今陕西宜川境内)著作佐郎、签书渭州(今甘肃平凉)军事判官等职。在渭州,他与环庆路经略使蔡挺的关系很好,军府大小之事,都要向他咨询。他曾说服蔡挺在大灾之年取军资数万救济灾民,并创“兵将法”,推广边防军民联合训练作战。他还撰写了《经原路经略司论边事状》和《经略司边事划一》等,展现了军事政治才能。 张载隐居清水吉山,大体应在这一时期。
熙宁十年(1077年),秦凤路(今甘肃天水)守帅吕大防认为张载的学术承继古代圣贤的思想,可以用来复兴古礼、矫正风化,上奏神宗召张载回京任职。此时张载正患肺病,但他不愿错过施行政治理想和主张的机会,便带病入京。宋神宗任用张载担任同知太常职务。当时有人向朝廷建议实行婚冠丧祭之礼,下诏礼官执行,但礼官认为古今习俗不同,无法实行过去的礼制。唯张载认为可行,并指出反对者的作为“非儒生博士所宜”,因而十分孤立,加之病重,不久便辞职西归。同年十一月十七日行至临潼,翌日晨与世长辞。
秦安县今有张载后裔。据秦安人张泉林说,现存“横渠流芳”牌匾为秦安上关“张家祠”故物。大明永乐年间,张载第十四世孙张统、张纪兄弟自陕西扶风迁至甘肃秦安,为秦安“仁厚堂”张氏始祖,张载后裔迁至秦安后,凡六百余年间衍至张泉林为二十三代。
张吉山以张姓为主,与清水县松树镇、白驼镇张氏同出一门,为清水县大户旺族。在吉山曾经有“义学梁”这个地名,办过义学堂,办过佶山书院,据说挂像主要是孔子和张载。张氏一门,从面相上看隆鼻厚颧、容貌清秀,从家风上看普遍聪颖过人、和善敦厚,多为书香门第。据《清水县志·名士传》记载:“张彭龄,号莲泉,邑增生,屡荐不售,以善书能文著名当时。敦厚伦,常栽培后进,宛有横渠遗风。庭训最严,其孙(张)澍浴俱入邑庠,年近九旬手不释卷,士林重之。”又据《人物志》:“张慎行,字子余,道光甲辰举于乡,授河州学正。同治之乱,枭桀之徒骎骎蠢动,慎行择教民之在庠者开诚劝导,令其安抚各乡,毋使妄动。河州城赖以保全者。二载迄变作,慎行具衣冠自经于明伦堂,合门皆仰药死。时同治二年十月也。事闻,赠奉直大夫,授云骑尉世职。”
新中国成立前,吉山村人给孩子起名除了按照家谱字号外,多以“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”等取象命名。如清水第一中学第一任校长张作模家族,张作相、张作桐等取“木”,其后代张炯、张烛等取“火”,说明深受张载“易学”传承的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