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高渗透率的新能源 为何到了海外熄火了?|报资讯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4月,中国,上海车展,参展情况看来,未来将会成为“上海电动车展”。以超过一半的新能源参展率,再一次碾压了燃油车的生存境地。而目前国内的消费者,在选择家庭的第二台车时,也都大概率地选择了出行成本更低的新能源车型。
可是,为什么在中国如此盛行的新能源,到了海外反哑火了呢?根据数据显示,今年的1-3月份,我国新能源的出口成绩并不算理想。在中国威风八面的比亚迪,也仅仅出口了824台车到欧洲,对,就是824台,后面没有其他的数字了。再看看蔚来,虽然Ta现在在中国的占比也逐步下降,但是一共出口到欧洲334台是不是也有点崩溃了。不过更崩溃的一定还在后面,因为极星这个中国似乎很多消费者都不知道的品牌,在欧洲居然卖出了6803辆的成绩……
对于这个点,其实很多中国人是真的不能理解。毕竟在中国,甭管你是否成为新能源的车主,但只要说起来这个事儿,肯定你会联想到的就是超低的出行成本,超智能的车机表现以及充满未来感的车辆设计。怎么到了欧洲就不认可了呢?
在很多欧洲从事汽车行业的人,到了中国的第一感觉,就是很多车子他们都没有见过,而对于中国目前新能源流行的大屏幕集成98%车机功能这件事儿,对于欧洲人来说就是“反人类”的设计。
并不是说欧洲本土就没有新能源车,只是和中国的新能源车有差异,主要就是集中在电子方面。人机交互、车机功能、大屏幕对话等方面,中国汽车已经是全球领先了,但是欧洲的消费者并不习惯于这种大屏幕操控一切的设计风格,他们更喜欢实体按键,即便是新能源的产品,那也是要保证物理按键的基础存在。
但是在中国的汽车当中,尤其是新能源的汽车,已经把物理按键大量简化,主要就是依赖语音和触控。虽然看着很高大上,不过难免出现一些因为系统原因不能正常运作的情况,目前也并没有特别好的解决方案。所以对于欧洲人来说,他们才是汽车工业的发源地,相较于中国这几年在新能源上的突飞猛进,其实也不过是个小学生。
欧洲的消费者还是更喜欢传统,并非是不能够革新,但是要有充分的市场证明新产品的稳固性。在这其中,是需要花费更多的钱,包括还需要更多的沉淀时间。对此,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也的确很需要,在新能源的发展壮大过程当中,有一些昙花一现的功能,貌似很高大上,但实际上使用的效果却并不好。比如目前很多车辆都在配备的激光雷达,以Ta的数量取胜的车企,从来不会告诉你Ta的维修费用是多少,更有某车型搭载了200多个探头,也就是说你随便一个碰撞,维修费用都会让你成为热锅上的蚂蚁。
鬼斗车观点:当然,其实中国汽车也并非没有机会,要知道曾经的五菱宏光MINIEV可是占据了全球新能源的销量榜。跟那些高级别的车型相比,我们的确需要沉淀,但是对于入门级别,有需求但是别人做不到的时候,就是我们的机会了。